双创热引发的生死劫,困境之中的孵化器离泡沫破灭有多远?
有关数据显示,创业项目在资金方面的需求非常大,近七成创业者在选择孵化器时主要考虑资本资源。其次是孵化器提供的政策优惠以及人才环境,分别占比65.3%和54.5%。 一些创企在入驻孵化器后反应,基本没有得到什么融资和人才方面的服务,完全处于散养状态。而另一些创业者频繁转换于各个孵化器之间,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门路和关系。 一位创始人告诉猎云,选择入住现在的孵化器就是因为它能提供便宜的场地。 此外,很多孵化器缺乏项目筛选机制,只求尽快租让工位以获取资金维持运营。这种只顾短期获益,不论项目好坏先收进来再说的做法,导致孵化器内项目形式过于多样,良莠不齐,失去核心竞争力。 泡沫下的机会 今年3月,3W咖啡获数千万A轮融资。 接着,众创空间服务商“纳什空间”在7月完成了2亿元的B轮融资,并发布了全新办公空间产品——超级工作室,面向5-30人规模的小微企业。 同月,房地产垂直领域创业服务平台倍格创业获得了500万美元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辰海资本、松禾资本。 在部分孵化器挣扎于生死边缘的同时,另一些孵化器摸索出了它们的生存方式。 部分孵化器开始探寻其他的生产途径,进行领域或地域的细分化运作。比如某一行业孵化器就专门到台湾挑选项目,再带到北京孵化。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开篇的问题:是否因为数量太多,而导致孵化器深陷险境?猎云也询问了一些行业内人士的意见。 倍格创业:当下孵化器从零星分布到遍地开花,这样的发展过程可能在各行各业都会发生,但细分、自主选择的现象也会随之而来。市场会反向做出选择,给出结果。做好目标客户需要的,不要盲目跟从于资本市场动向。 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孙启新:我认为创业孵化机构数量尚不能满足大众创新创业的强烈需求。之所以出现孵化器空置现象和缺少创业者的问题,是因为一些盲目进入创业孵化行业的机构孵化服务能力不足。 美国孵化器的发展进程也不是线性的。几年前YouWeb孵化器创始人彼得·莱兰甚至预测美国90%的孵化器都会关门。如今,孵化器在美国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经济发展工具,而中国孵化器行业正在经历市场化和集团化并行的转型期。 掘金微创业:为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国内孵化器遍地开花,但各家自有所长,互为补充。至于供求问题,不可妄断,还需市场的检验。要保持优势,关键还是要做出自己的特色和深度。 极客邦创投合伙人齐洁:资本市场前两年很好,所以服务创业者的孵化器也出来很多,数量上可能是有点过多。但孵化器的倒闭并不是数量过多导致,而是自身没什么核心竞争力,大同小异,对创业者的帮助不大。 可以看出,数量的剧增确实引发了一些泡沫,但这并不是孵化器面临危机的罪魁祸首。 在爆发点之后,孵化器的发展走到了新的转折点。整个市场将迎来一场残酷的“大洗牌”,良币驱逐劣币,最终行业将慢慢向专业化和垂直化发展。只有经历一轮洗牌期,让伪孵化退出、真孵化成长,才能真正促进产业的发展。 而现在,或许就是国内孵化器们所处的最好时机。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223544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