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与滴滴必将有一战?!
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人工智能基础服务类我基本不投,比如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手势识别等,这些赛道已经有人做出来了,但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商业模式。做底层服务的,往往必须得结合垂直服务,因为光靠做底层服务卖SDK根本不赚钱。做这个要基于数据模型,你必须依靠越来越多的数据,来增强效果、提高识别率,所以就一定都是免费开放给别人用的。底层技术是一“横”,还必须加上垂直这一“竖”。像科大讯飞比较偏重教育,它就出了个托福的自动评分。 再比如人脸识别,技术是“横”,在“竖”里,最核心的领域就是安防以及金融。现在人脸识别已经越来越多地获得应用,比如金融开户或者支付行为上。但只做“横”肯定不行。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会去做“横”,直接用你的底层开发就行了。当然现在还是发展的前期,一切还没那么健全,但长期趋势一定是这样。 因此,我们更多地在看垂直行业的一些赛道,投资的是“人工智能+”。 在未来,人工智能将深刻改变各个行业。AI+可以细分出无数个行业,比如人工智能加金融,人工智能加机器人……而机器人本身就有三个赛道:工业机器人、企业服务类机器人、面向个人消费的机器人。 在机器人领域,我个人更偏向面向企业的机器人,例如工业和服务类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市场显而易见,服务类机器人未来也会有大的发展,核心就是机器替代人工。未来很多工作都不再需要人去做了。未来你看星巴克里,桌子上有一块小屏幕,咱们点一杯卡布奇诺,点了确定,微信一扫支付,那边机器人就开始做了。这类东西因为是标品,拿机器人做很容易,做完之后直接就送上来了。我觉得不用太长时间,可能5年以后,很多星巴克就不再需要人工了。 更多的领域都在呈现这个趋势。比如汽车自动驾驶,我觉得5-10年内,它会把整个汽车产业链全部革新化。再比如HR领域,可以进行机器人面试,由机器进行简易的自动匹配。以前微软的小型面试机器人,曾花了16个小时面试了1万个人,筛掉了7000个。或许现在的人工智能从1万人中间筛选100个人还很难做到,但筛掉9000人是没问题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以前讲人工智能也好,机器人也好,我们总认为它将来会替代的都是简单重复的工作,但是我觉得,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当然,简单重复的工作是会率先被替代的,但是,未来一些我们认为高大上的职业,也会被它所取代。 现在在美国,有的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尝试用机器来取代基金经理(Fund Manager)。以前很多深度学习或者机器学习的会议,都是谷歌、Facebook赞助或支持的,现在有将近一半都是基金公司在赞助了。因为他们更需要这样的技术服务。类似基金经理这样的工作会被取代,因为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它的输入有明确边界;第二,输出标准化,容易被评测。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看起来不是那么“高大上”的职业都容易被取代。比如幼教老师,看起来教孩子很简单,但是它并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 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医疗”在未来绝对是条大赛道。现在,也已经有机器人能够看病例片子分析病情,甚至给病人做手术。 如今在物流领域,“第一公里”——也就是仓库里很多已经是是机器人了。 为什么我们看好面向企业的机器人,认为它会是最先发展起来的领域?说的直白一些,它的核心就是替代人力。而消费类机器人现在还不太成熟,因为所有的技术发展一定先是2B再是2C,或者经过B2B2C,不会一上来就是2C的。 2B和2C区别是非常大的。我们还是拿机器人来举例。首先,在技术和产品还不成熟的情况下,2B是比较容易接受它的,第一就是价格。一个机器人价格可能是上万,现在还是产业的萌芽期,大家都知道,只有量上去,价格才能下来,但现在量没上去,所以价格都还很贵。这时只有B端才会接受你的产品,因为企业会计算机器人可替代的人力成本,能节约成本企业就能接受。但C端是不行的。首先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就不一样。其次,2B现在基本都是“人+机器”的模式,机器是辅助人工的,既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生产或工作的难度又被大大降低了,这也使得企业服务类机器人更容易走向商用。 另外,2B的产品目标单一,一种产品就为了一种作用,比如星巴克就需要它做好咖啡送上来,这种单一目标是非常好实现的。但2C的产品,恨不得它什么都能做,能唱歌,能跳舞,最好还能点个外卖,这种要求太高了。 如果家庭消费类的机器人,真正能够实现价格可接受范围内的商用,那么这肯定是一块很大的市场。但现在而言,还是太早了。 自动驾驶的千亿市场,百度滴滴终将一战 BAT都在布局人工智能,特别是百度。其实搜索引擎本身就是人工智能的应用,但百度现在最大的动作,还是无人驾驶。自动驾驶是我们在人工智能领域看得最清晰的,它是潜在的、更大的趋势。这将是规模达千亿、万亿的大市场,尤其是对于百度这类大型公司而言,意义重大。 在未来,百度一定会去做滴滴的事情。 打个比方,现在的车厂,比如宝马、奔驰等,就相当于现在的手机制造商。做自动驾驶的公司,相当于安卓操作系统。但这还不行,你要想打电话,还缺乏一个中国移动这类的运营公司。Uber或滴滴等,就相当于这个运营商的角色。但他们都不会甘心只在自己这个层面做。 如果说现在中国每年汽车产销量是2000万台,那自动驾驶普及后,可能每年只生产出几百万台就够了。因为一旦自动驾驶普及了之后,按需用车将成为趋势,大部分消费者不会再买汽车了。未来的行业格局一定是,无论车厂也好,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也好,都将向出行服务转型。现在看是三个产业链,未来一定会整合在一起。 现在,滴滴和Uber都在内部研发自动驾驶,Uber的无人车已经上路,谷歌和百度也早已布局,在无人车领域发力。 尽管滴滴现在出行市场占有率高,但依靠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百度想要逆转超越滴滴,并不复杂。滴滴现在的业务有双边网络效应:司机越多,乘客等待时间可能越短;乘客越多,司机空驶越少,两者会互相加强。而一旦自动驾驶开始流行,双边效应即将被打破,因为不需要司机端了。百度不缺流量,它完全可以从区域化做起。而且,自动驾驶来了后,服务成本将大大降低,推广力度可以加大。 百度的技术肯定更专业,而滴滴的优势是大数据。但它如果要做自动驾驶,现在的数据还不行,精度不够。如果要做,它得在汽车上加传感器才行。 对滴滴来说,自动驾驶是必须要做的事。如果没做好,10年后这个公司可能就被颠覆了。 什么时候开战,没那么快,但是5-10年内肯定会开打。这个趋势已经不难预测了,在美国,谷歌和Uber的相互渗透已经开始了。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