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收官 BAT交出投资交卷
显然,阿里巴巴和腾讯已经在ToB领域展开了一场投资对决。 腾讯投资轮次 3 IT、物联网或成未来风口 在分析了投资数量和被投公司规模后,企服行业头条着重把目光放在了BAT投资的行业属性上。 要知道, BAT看好的市场极有可能就是未来中国企服市场的的发展方向。 曾经All in AI的百度依旧看好人工智能方向,因此,百度共有4笔投资投向了自动驾驶领域,2笔投向了人工智能领域,另有2笔分别投向了大数据和芯片领域。 百度投资的行业 这几个领域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共占据百度在企服领域39%的投资份额,足见百度对人工智能的重视。 不过,随着物联网概念的兴起,百度也加速了在IT、物联网领域的布局,各在这两个领域投资了3家企业。就整体投资而言,百度在IT、物联网领域的布局,也算得上是重手比。 不过,虽然百度只在营销领域只投资了一家新潮传媒,可相较于百度26亿人民币的总投资额,光这一家公司就占走了21亿,足见以广告、搜索起家的百度,即便转到B端市场,营销广告仍然是重中之重。 相较于百度在IT、物联网领域的初步尝试,阿里巴巴则更为直接,把大量资源投向了IT、物联网这两个领域。 阿里巴巴投资的行业 2018年,阿里巴巴在IT领域投资了8家公司,在物联网领域投资了3家公司,占比接近40%,足见阿里拥抱物联网的决心。 这其中,阿里的若干大手笔投资都与物联网相关,光是并购乐鑫科技、先声互联、中兴软创等公司,就花费了超过100亿人民币。 说到物联网,我们又不得不提到芯片。 早在中兴事件爆发前,阿里巴巴就已未雨绸缪,开始在芯片领域的布局。 这一年,阿里巴巴先后投资寒武纪,并购中天微,成立平头哥,走上了自研芯片的道路。而在此之前,阿里巴巴还投资过深鉴科技、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芯片公司,足见阿里求“芯”的决心。 除此之外,阿里尤为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今年先后投资了商汤科技、Video++、旷视科技等5家人工智能大厂,继续增进自身的AI实力。 当然,在布局科技领域的同时,阿里巴巴并没有丢掉自身在营销领域的思考,大手笔投资了分众传媒、WPP、石基零售、数位、探迹等营销公司。 营销投资占阿里总投资数量的16%,与百度相同。靠C端流量起家的阿里也并不愿意冒然丢掉B端广告营销的资源。 不同于百度、阿里的投资策略,腾讯把投资重点优先放在了营销、金融和电子商务领域。这前三领域的投资数量分别为7、4、3,总占比达到了48%。 而在其他领域,腾讯的投资可算是多点开花,人工智能、大数据、IT、物联网,腾讯一个不落的全都跟进了。 腾讯投资的行业 虽然营销在腾讯的投资版图中占据最大比重,拿走了腾讯至少50亿人民币的投资,可在腾讯的投资版图中,仍有大量资源流向了IT、物联网领域。 不管是斥资25亿战略投资东华软件、东华诚信,还是在智慧物流层面跟投满帮科技,腾讯在IOT领域的投资可谓毫不手软。 此举证明,腾讯在深抓广告营销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科技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物联网、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而这些投资举措,无一不与阿里相似,可见AT双方已经在各个维度都展开了“军备竞赛”。 4 未来的ToB市场或许会更为火热 从2015年的“企服元年”到2018年BAT高调ToB,中国的企服市场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当BAT都展开了行动,ToB这个冷清的行业很可能会被越炒越火。 BAT三家的起势,都源于C端红利的兴起。可随着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三家公司已然转变运营思路,都开始在巩固C端市场的同时,展开了B端市场的布局。 如今,三家企业已经悄然形成了各自的生态,而在不同的生态之间,迟早会爆发一场场的ToB大战。 不过,有这样的战争未必是坏事,在尚未真正走向成熟的中国ToB市场,这个行业如果想要发展,确实需要一次次真刀真枪的较量。 只有经历一次次优胜劣汰,经历一次次行业洗牌,中国ToB行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