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能按需定制吗?小程序「有树」想做众筹式“私开课” | 早起看早期
原标题:知识付费能按需定制吗?小程序「有树」想做众筹式“私开课” | 早起看早期 关注并标星36氪 每天3次,打卡阅读 更快更深刻洞察互联网商业 ━━━━━━
文 | 詹妮妮 从内容出发,我们可以将现有的知识付费简单分为两类来看:一是以“得到”为代表的 PGC 内容平台,讲师设定主题及内容;二是“分答”(现在更名为在行一点)类的问答形式,从用户出发做咨询及相关知识服务。 而我最近接触到的一个小程序 “有树私开课” 玩法则有些特别。一句话概括,有树想用“众筹”的形式,通过用户需求驱动,来做社交化、定制化的知识付费。 具体来说,有树针对的场景与知乎有些类似。用户有疑问,就可以发起众筹;问题需要是一个大的主题,且要经平台审核。参与者则能以很低的门槛(1 元 1 份)加入众筹,当然如果很感兴趣,也能一人投资多份;支付完成后,可以添加自己的问题。 由此完成一个众筹开课的过程,且利用用户提出的问题,共同构成了一个大主题下的细分框架。回答者根据这些小问题来准备内容,也就达成了“用户需求驱动”。 有树目前尚处验证和内测阶段,众筹目标暂定 1000 元,到额即可准备开课;如果众筹不成功,资金将全部返回。未来定价则会根据课程内容有所调整。 而在内容生产阶段,有树给自己的定位是介于“得到”的 PGC 模式和“知乎”的 UGC 模式之间,主要负责维护生态,指导并把关课程质量。
内容形成音频课程后,前期参投者能免费查看,后续感兴趣的用户则需要付费观看,部分课程收入将作为分成提供给参与众筹的人。因而,不仅能解惑,还能赚钱,参与者就更有动力去进行分享和推广,从而在微信生态内更快地分销裂变。 有树更多成为了对接方,而参投的各个用户则变成小的 B 端,可以代替中心化的平台将知识产品直接触达到消费者,获客成本更低,传播更快。我们也曾介绍过同样在微信做内容分销的 “淘淘课”、“学两招” ,有树与之不同的点在于,平台和小 B 都会涉及内容的生产环节,例如平台的品控、小 B 的提问等,因而整体调性更加统一,但模式也会更重。 目前,有树尝试的几门课程主要集中在职业认知上,但正在内测升级版本,未来会丰富更多内容。创始人袁天琪介绍到,未来平台的内容将主要定位在三方面:信息不对称类,例如职业方向的提问;简化搜索类,例如对马拉松感兴趣,相关说明在很多平台都有,但搜集起来耗时耗力,也没有定制化答案;轻量化解决方案类,例如想去某地旅游,想知道具体细节和相关规划。 盈利上,除了分成之后的课程销售收入,有树也计划进行流量变现、增值服务,以及利用“解决方案类”问题的天然优势拓展到电商领域。 袁天琪认为,“付费获取知识”的意识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但市面上充斥着同质化、过度包装的课程。有树从用户需求做定制,并不是在卖焦虑,而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众筹的玩法也更加有意思,不仅是消费,也是一轮投资。 此前有树团队曾开发了一个名为“有树职场百科”的小程序,为金融圈职场人提供知识、经验、资讯等,积累了部分用户。“私开课”针对的用户则集中为 20-35 岁之间的都市白领。此前做过一轮千人调研显示,有 70% 对玩法感兴趣,而在告知还能赚钱后,有 95% 用户感兴趣。 团队方面,创始人兼 CEO 袁天琪曾是 “新氧” 从 0 到 1 的资深产品经理;创始人兼 CTO 王润涛则是ACRCloud 云服务联合创始人,曾连续三获得“音频指纹”国际算法比赛冠军。目前,有树正在寻求融资,主要用于团队建设和产品推广。 点击关键词,查看过去两周的早起看早期: 风口:「网红娃娃机」「无人货架」「人脸识别」 社交:「相册小程序」「游戏陪玩」「音乐社交」 内容:「职场妈妈」「透明人」「男士穿搭」 新零售:「社区生鲜店」「餐饮平台」「办公室无人餐厅」 消费升级:「微烧严选」「艺术品消费」「租包」 共享经济:「共享仓配」「共享冰箱」「共享广告位」「共享储物柜」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