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IP让电影越来越没劲?
严格来讲,互联网对于电影行业的塑造还停留在渠道宣发环节,大概有超80%的消费者通过猫眼、淘票儿、糯米等O2O平台导流选座的,而在电影下线后,又在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等网络视频平台作为VIP会员付费内容。 阿里影业和腾讯影业是各自打通文学、音乐、游戏、动漫、直播等大文娱上的一环,以IP的深度加工,是其流量生态的一部分。但是IP并非创新,甚至有“炒现饭”意味。那些主打IP的商业价值延伸,实际上是原创力匮乏的无奈之举,他们无法跳出IP获得更打动人心的故事,传递更荡气回肠的传说,更无法让导演拍片子更爽,让演员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让观众看自己想看的电影。“大数据”还没能深入到影视工业生产之中。 相反在院线电影之外,阿星愈发感受到互联网娱乐形态的野性蓬勃,短视频的故事类型及叙事风格逐渐类型化,民间直播走才艺表演路线。要不是当不起演员,谁愿意做网红? 未来最有实力与院线电影PK的是网络视频平台的自制剧,随着年轻人越来越“宅”,视频付费市场将与票房市场一较高下,像极了电子商务对传统零售冲击那样,如果院线电影继续过度依赖IP的话。 致我最佩服的两位电影巨匠
![]()
一位是创办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的邵逸夫,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港片演员和国际巨星,为何内地人才济济,国产电影总是那几个演谁都像自己的明星呢?另一位詹姆斯·卡梅隆,他导演的《泰坦尼克》是光影史上的永恒经典,《阿凡达》开创电影工业从2D向3D表现方式的革新,两部票房之王震撼人心,没有拍续集。 问题究竟出在哪?这一届观众,心里有答案...... 作者:李星,公众号:靠谱的阿星,互联网分析师,科技媒体专栏作家,个人微信号即QQ:1598145405,欢迎交流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