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谁在成为互联网金融幕后推手?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企业怎么做品牌推广 好推宝助力品牌提升知名度 眼下,谁在操控着互联网金融的棋局? 曾投资过大量互联网金融的VC,在监管夹击和P2P污名化之后,已不再是出资的主角。
![]()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洛桑 零和 而新崛起的互联网金融巨头,正在成为握住行业命脉的深度推动者。 行业正在出现一些有意思的蜕变和分化…… 01 巨头野心 2013年,互联网金融崛起之后,一直深受VC热捧。 在大多数VC投资人眼中,这是一场发生在金融领域的科技革命,因此,他们充满了期待。 P2P、股权众筹、互联网保险……曾经的风口一个个冒出,资本市场为之疯狂。 这一热潮在2015年跃至顶点,获得融资的互联网金融企业,达到542家,而在2014年,只有287家,一年之间,翻了近一倍。 而2015年,P2P行业出现崩塌,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被“污名化”。 此后,互金的行业投资进入寒冬期,他们对于创新企业,不再那么热情,更热衷投资B轮及以后轮次的投资案例。 对于金融的创新,他们变得不太敢下注,而对于已经验证的模式,才敢出手。 在VC畏手畏脚之际,互联网金融的巨头,反而大力布局,成为投资的主角。 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最大的两大巨头,无疑是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 这两家公司俨然成为互联网金融领航者的角色。 截止目前,蚂蚁金服一共投资、并购了60家初创公司,其中金融领域33家。
![]() 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布局,数据来源:企名片 而京东金融一共投资176家公司,其中金融公司22家。
![]() 京东金融在金融领域的投资布局,数据来源:企名片 两位巨头最大的共同点是,他们乐于投资金融设施和技术服务商。
蚂蚁金服对金融设施和技术服务商颇为热心,保险、汇款、软件、网络,甚至咨询服务商,都有布局。 “这个逻辑是必然的,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两大趋势,第一,技术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某投资机构创始人称,而第二个原因,却颇有意思。 目前,互联网金融只在传统金融领域切出一小块蛋糕,面对庞大而坚实的传统金融,应该如何渗透? “可以先从提供底层服务和技术开始,作为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提供商,润物细无声地改变传统金融行业”,该投资人称。 可见,巨头的野心,除了自建一个金融帝国外,还试图入侵传统金融领域。 但从两个巨头的投资上,也能看出双方的一些差别。 蚂蚁金服的逻辑是,如果自己能扩展的业务,就很少在外投资,他们更喜欢内部孵化,投资风格相对保守。 而京东金融,布局更为开放,投资了很多消费金融公司。 如分期乐(现更名为乐信集团)、美利金融、买单侠、会分期等。 02 收割流量 蚂蚁金服和京东金融之外,还有一些新成长起来的互联网金融巨头,已开始了瓜分天下的野心布局。 比如,对外宣传估值已超100亿人民币的51信用卡,目前已投资了23家公司。
![]() 51信用卡的投资布局,数据来源:记者根据IT桔子、企名片整理 而玖富投资了16家公司。
![]() 玖富的投资布局,数据来源:企名片 而互联网金融第一家上市公司宜信,其创始人唐宁,同时也是华创资本创始人,除此之外,宜信还成立的新金融产业基金,投资了7家公司。
![]() 宜信新金融产业基金投资布局,数据来源:企名片 而挖财,投资了5家公司。
![]() 挖财的投资布局,数据来源:记者根据IT桔子、企名片整理 仔细看这些小巨头的投资布局,也能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线索。
“51信用卡投的是整个信用卡体系。”财鱼管家CEO刘振宏评价称。 而玖富的投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场景分期。医美、教育、农村、3C等等,不愿意落下一个风口和机会。 他们投资逻辑目的性很明显,就是为了打造“闭环”,布局全行业。 另外,小巨头也开始在收割精准流量。 51信用卡就投资了3家有精准流量的平台:工具性平台“鲨鱼记账”、在校实习招聘平台“校聘网”、车主车务管家平台“橙牛汽车管家”。 而玖富也投资两个平台:二手车交易服务平台“好车无忧”,校园类生活服务平台“59store”。 而挖财投资了二手车交易平台“车猫金融”,景区门票折扣预定平台“米帮科技”。 “因为现在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不干净,这些精准流量收割后,后期再辅助一些金融增值服务,大有可为”,某投资人分析称。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两大巨头还是小巨头,对两个领域,都充满了热情,多多少少都有布局。 一个是汽车金融,一个是农村金融。 比如,蚂蚁金服投资了大搜车;而京东金融投资了易鑫和花生好车。 宜信投资了2家汽车金融公司:第1车贷和大搜车;玖富投资了好车无忧;挖财投资了车猫金融。 而农村金融领域,蚂蚁金服投资了农联中鑫科技和中和农信。 京东金融紧随,也投资了网易未央和聚土网。 玖富也投资了领鲜理财。 从巨头的布局中,多少都能窥探到一些未来的密码。 03 抢夺大战 而VC和巨头之间,一度在投资圈展开了厮杀。一个优质项目,经常会遭遇双方争抢。 “大的互金机构,能提供公司发展中的关键建议和资源,并且他们的钱没有‘资本冬天’”,刘振宏对一本财经称,“而大多数VC机构没有这些优点。” 在这场争夺战中,明显小巨头会更具优势。 因此VC只能提供财务支持,而小巨头除了财务,可能还有资源上的注入。 而另一方面,因为小巨头深入产业链,“春江水暖鸭先知”,他们会比VC更早预测当风口,会提前布局。 小巨头的投资,是否一定能增加被投企业的存活率? 大河资本副总裁徐尚悦见过很多案例,互金机构投资前的承诺,常常不能兑现,拖慢了被投公司的发展进程。 另一方面,小巨头在自身业务的布局上,偶尔会和被投公司产生一些交集和竞争。 因此,即便是巨头加持,也没有改变这是一场九死一生的创业游戏。 比如,51信用卡旗下,投资的大学生分期服务平台99分期,已转型消费金融“给你花”。 而玖富旗下的分期go,已转型,从玖富官网“分期go”进去,已变成了一个汽车金融页面。 而蜡笔分期,也从专注只做培训贷,增加一条“现金贷”业务。 “前几个月,要求现金贷每个月放款8000万”,某蜡笔分期的离职员工称,当时整个公司都在转型。 而刚宣布要IPO的趣店集团(以前的趣分期),据称内部孵化过十几个项目,目前最为成功的,只有租房分期平台春眠科技。 04 出海之征 实际上,不论是两大巨头,还是小巨头,布局的背后,都能看出他们对牌照的渴求。 比如,蚂蚁已开始涉及保险、银行、证券等众多行业。 “保险、银行、证券,都是需要持牌经营的。投资这些公司,属于蚂蚁金服对牌照的布局。”投资圈人士透露。 而51信用卡并购了雅酷卡,因此获得了支付牌照。 从2017年开始,中国进入金融强监管模式。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人对一本财经表示,即便知道现金贷是暴利生意,他们依然不愿意投资,就是担心其随时被取缔。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