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裂它,重建它” 互联网并没有杀死音乐
以QQ音乐为代表的数字音乐平台,主要从通过渠道发行和溯源内容生产两个角度入手。QQ音乐依托音乐号及平台内的歌曲分发,并连同由腾讯视频、全民K歌合作的线上海选《明日之子》等选秀节目,重新整合原创内容传播的渠道。同时,在腾讯音乐人计划中,腾讯还计划打造数据管理、演出支持、作品收益、版权管理与权利保护以及教育培训七重服务,全产业链支持音乐人。目前效果仍不明朗。
腾讯音乐人计划 在这两股势力之外,也有一股势力尝试贯通音乐全产业链,为音乐人提供一站式服务,代表有百度音乐人、街声、乐童音乐等音乐人服务平台。 其中,百度音乐人是一个有趣的观测标本,有着数万音乐人入驻,收录约30万原创歌曲。作为太合音乐旗下平台,百度音乐人还与同属于太合的独立音乐演出票平台务秀动网及秀动APP进行资源整合,同时拥有太合音乐特有的版权分发运营等优势。 目前,百度音乐人已经涉足了原创音乐孵化器T榜、音乐制作、现场演出、音乐硬件、音乐周边、版权交易等领域,并根据音乐人需求为其提供定制服务。最近百度音乐人还上线了“众筹”功能,由高旗和李健合作的专辑《宋词辑壹》发起众筹后,几小时内获得近千位支持者参与,完成50000元众筹目标。这就好比一个品类齐全的自选商城,音乐人在平台内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性和需求,“pay what they need”,“Do it by their own”,找到他们想要的服务。
百度音乐人首页 很难说孰优孰劣,三股势力都从人与数据、人与人、数据与人的方向不同程度改造了当前国内的独立音乐工业链形态。 共同点在于三者都以唱作者的数据为参考,对其进行筛选、扶持,也让数据介入到唱作人的挖掘、内容的制作与分发当中。从产业链的覆盖力和垂直程度来看,百度音乐人和街声等面向音乐人服务的产品,拥有更多更全的触点,它使得唱作者有权力自行选择与平台方采取合作或松散或深度定制的模式。不足之处在于,各个平台都处于“搭建基础设施”以等待好内容涌现的阶段,商业模式仍然严重依赖版权和演出,在音乐横向产业链的探索仍不充分。 结语 独立音乐方兴未艾。据外媒近期报道,截至2015年底世界独立音乐唱片业收入已达560亿美元,占据了全球音乐市场37.6%的份额。 姑且不谈艺术和情怀,音乐产业回归到生意的逻辑,还是需要商业模式和真实可量化的盈利。在互联网改造音乐人服务这一领域之前,唱片公司走的是规模经济,流水线打造艺人,从规模效应中获益。 当下,本土音乐人如王若琳等人“表达自我”的诉求愈加强烈,拒绝既定人设。音乐制作、流通、消费的模式也在被互联网重塑。在万变的商业环境下,缺乏深厚经济实力的独立音乐人需求没有变,灵活组合式的扶持服务将可能成为刚需。将对音乐人的服务标准化、定价化,甚至定制化,乃是行业未来的一大趋势。 由此看来,覆盖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平台将有可能掌握更多主动权。一方面在内容上建筑了壁垒,利用创作制作、版权运营发行能力,保持内容产出优势;另一方面,着眼于渠道的多样化以连接横向产业链,包括数字音乐平台以及其他大用户量的各种在线平台、线下场景终端等。 互联网并没有杀死音乐。它的到来就像行业健身增肌的过程,锻炼者通过器械及负重等方式将肌肉纤维撕裂再重塑,置之濒死地而重生。 猫毛卯帽,音乐江湖不行骗小中医,微信公众号hirollingmolly,常驻北京,欢迎勾兑。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