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Live诞生记 如何从零开始 打造一个新产品
「在一场知乎Live里,每个人平均提一个问题,最多则提问三到五个。主讲人由于时长的限制,只能回答一部分问题,但是主讲的时间又不能越长越好。我们把这些因素都放在时间模型中去考虑,最后得到了这样的数字。」 早期,知乎Live在入口上卡得很死:超出规定人数不能加入,Live结束后也不能加入。直到有用户反馈后,规定才进一步放开。 三分钟的语音时长限制同样经过测算,一分钟不能说清楚一个问题,10分钟又太久,三分钟是一首歌的时间,也是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心理时长。 5月14日,知乎Live作为知乎的知识付费新产品正式上线,和值乎、知乎书店和付费授权等功能一起,被看成是知乎寻求「内容付费」的新机会。 在慢慢步入正规之后,知乎Live也从一个月更新一次变成两周一更新。 为见识付费,为兴趣付费 8月的一天,国家博物馆的讲解员袁硕像往常一样结束了3个半小时的解说,准备休息的时候,一位碰巧来参观的知乎运营找到他:「能不能在知乎上开一场Live?」 此前,袁硕只是在知乎上看看答案和问题,基本上不发言,对知乎Live也没听说过。在国博工作了5年,他最不缺乏的就是演讲经验。 了解了Live的基本流程后,袁硕想了想,把从今年3月份一直在准备的专题课程「远古时期的人类」放了上去。他为此起了一个偏惊悚的名字——《从北京郊区的食人魔说起》。 第一次主讲的效果出乎意料,1366人付费参与了这场Live。两场Live下来,袁硕就收获了2万元。相比于之前其他的讲座,这已经是很有吸引力的收入了。「你不可以否认收入是大多数主讲人的动力之一。」袁硕对此很坦诚。
![]()
左图为袁硕的知乎Live截图,右图为知乎Live的分类 在知乎Live运营期间,产生了从人工智能、量子物理到法律金融等15个品类1000多场讲座,吸引了140万人的参与,他们每个人平均花费52元,从1元到几百元不等。正式上线100天的时候,为了给学生群体提供优惠,他们对一些主讲进行了降价,单场人数一度达到几千上万人。
![]()
图为优达学城联合创始人兼总裁Sebastian Thrun 分享人工智能的内容 在一场由知乎用户葛巾发起的职场穿搭的主题演讲中,有3万多人参与其中,最后的单场收益达到18万。 上次在知识问答类产品有如此收益规模的,则是分答的王思聪,他在分答上回答了32个问题,一周之内获得超过获得24万元的收入。 不过,知乎Live的产品负责人郑紫阳不希望把收入看成是产品的首要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让好的内容覆盖更多的用户。」 他们会给Live的主讲人给出定价的建议,入门级、非常浅的题材,团队则希望以便宜的价格触及更多人,对于一些偏小众的题材,他们则希望价格更贵一些,过滤掉对主题不敏感的听众。比如,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针对创业的答疑演讲就定价为499元一场。 知乎Live的运营数据显示,最受欢迎的内容里70%是行业知识的入门科普。 「你不能指望在知乎Live里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最好方式是看书或者上学,知乎Live所能够带给你的,是让帮你更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校。」在做了24场Live之后,翁昕坚定地认为,这是知乎Live不一样的地方。 翁昕的目标是开50场知乎Live,用户的反馈也会成为他新的主题来源,袁硕也在准备下个月新的一期内容。 在初步完成规模化之后,知乎Live在知识共享的市场不断推进,新上线的知乎Live已经增加了礼物赠送功能,用户可以买下一场Live,通过微信送给别人。这样,Live内容不仅可以在知乎内部流通,还可以在借助社交圈子,走到知乎之外,更远的地方。 原标题:知乎 Live 诞生记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