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独角兽“分拆”,万亿估值蚂蚁金服的杭州往事
更为糟糕的是,彼时高调的余额宝也引起了监管层的注意,2014年3月14日上午,央行发出《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其中有两条核心内容:一是暂停二维码支付业务;二是暂停虚拟信用卡。 这对于蚂蚁金服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它几乎限制了支付宝所有的支付功能。 虽然在后来,这些问题都被一一化解,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次的动荡,几乎将支付宝置于死地。 据称,当时为了能够让支付宝活下来,马云虽一面公开发文进行质疑和声讨银行没有伤害用户支配自己资金的权利,但私底下却也不得不一一拜会几大行的董事长,努力修复双方的关系。 手持牌照,却时时被他人扼住命运的喉咙,这种感觉并不好受。 2014的灾难虽在一定程度上对余额宝的成长形成了冲击,但也促进了支付宝和阿里巴巴更加成熟的认知互联网金融。 7、生死攸关的时刻 2012年9月,面世一年的微信,用户数突破两亿,其中日活一亿,且用户还在不断增长。 而彼时的支付宝仍然处于网页端的状态,这导致截止到2013年9月,支付宝也只有几百万的日活。 微信的出现,无疑加剧了支付宝的危机感,但也从根本上加速了支付宝从网页端迁徙到无线端的进程。 事实上,在此之前支付宝并不是没有想过无线端的尝试,那是在2010年。只不过由于当时的用户还没有养成无线端的使用习惯以及支付宝本身还是基于支付工具的定位,导致进程缓慢。 微信的突起,使支付宝意识到无线计划不能再拖了。 2013年春节后,支付宝决定背水一战,all in无线(all in在德州扑克里意味着全部下注)。 为了加快项目进行速度,支付宝北京分公司的无线团队回到杭州,与杭州团队一起闭关。 三百多人挤坐在墙上挂满诸如“不疯魔不成活”、“要么生,要么死,再不拼,生不如死”一类标语的黄龙时代广场B座14层关中书院会议室。 那时,公司的工作状态是“996”,有些人则选择吃住都在公司。他们的任务是,将PC端的一些优势产品首先移动化,同时结合无线的特点,开发新的产品。在运营策略上,则需要把原来在PC上的用户,逐渐引导至无线端。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首先,彼时的支付宝团队对于无线特性并不熟悉,早期上线PC端的流程在无线端完全失效。 其次,在PC端原本可采集用户信息的优势,在无线端会导致用户体验下降,这面临着取舍的问题。 最后,就连支付宝页面的设置,以及用户登录时,应该先短信验证还是密码输入都反复调整多次。 2013年6月,支付宝7.0版本面世,三个月的闭关,支付宝在无线上踩坑无数,但最终还是一步步扛过来了。 就在支付宝为支付宝的升级而欢呼时,微信正高调的从社交向支付切入,支付宝迎来了支付领域真正意义上的对手。 2014年马年春节,微信凭借微信红包,通过熟人社交关系链,一举完成大规模的用户绑定,对此,坊间评论“微信支付在一夜之间做了支付宝八年来所做的事”。 其实,支付宝才是最早做红包产品的公司,那时的红包被当作淘宝网上的一种营销工具。在2014年春节前,支付宝也曾准备推出春节红包,但由于开发资源等问题,没来得及在春节之前推出,以致于让微信抢了先机。 随后的时间里,支付宝也推出了属于自己的春节红包项目,并想出多种玩法,努力挖掘用户可能使用的场景,但与微信相比,收效甚微。 连续两年,支付宝红包战败,问题究竟出在哪? 支付宝开始意识到社交关系链的重要性,微信的职能是以聊天为主的社交,而支付宝的社交则是基于场景来满足用户自然的沟通需求,哪怕用户通过支付宝转账,最终还是会通过微信聊天确认。 用户重合度高,产品功能相似,如何才能在竞争中取胜,成为支付宝亟许解决的问题。 2015年6月,支付宝推出9.0版本,在新的版本中,支付宝正式推出“朋友”,引入关系链。 同时,将支付宝明确定位为生活服务平台,并尽可能的丰富场景,这也造就了当下,蚂蚁金服的优势就在于消费场景和购物场景,并把生活场景、金融场景、理财场景都纳入其中。 对于支付宝9.0版本的推出,市场对此极为不解。 有人认为支付宝抄袭了微信,也有评论家不看好支付宝的发展,但支付宝依然坚持所走的路是正确的。 接下来的几年,all in无线成果显著。2016年,易观国际数据显示,支付宝月活用数已经从2015年的14名上升到2016年的第三名。 8、网商银行:深入小微的触角 2015年6月25日,浙江网商银行的开业典礼在杭州黄龙饭店举行,这圆满了马云在创建支付宝时就有的银行梦想。 而彭蕾则在典礼上提出期待未开五年内,网商银行能服务1000万中小企业和数以亿计的普通消费者。 2013年前后,银监会对民营银行准入政策放开,与此同时,在蚂蚁金服全面进入金融领域之后,蚂蚁金服决定主动拥抱监管。 一年之后,银监会在官网发布消息,称备受关注的民营银行将在2014年试点先行,首批试点3~5家,实行有限牌照。 9月26日,银监会正式批准筹建浙江网商银行,蚂蚁金服作为发起人,认购了总股本的30%。 在经历了余额宝的政策风险,以及以往无数次的技术考验大战之后,网商银行的筹备似乎从容了很多。 从项目一开始,蚂蚁金服就尽量规避各种政策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以其他银行的规范流程作为参考。这使得在网商银行的推进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为了符合监管要求,蚂蚁金服实施了备付金透明监管项目,即将自身的大数据监管对接平台7×24小时对监管部门开放,可随时了解备付金的管理情况。 网商银行的顺利成立,蚂蚁金服方面自然是做出了技术,产品设计,拥抱监管等方面的努力。 但银监会给出的协助也不容忽视,比如最重要的政策:允许蚂蚁金服一试,就已经是最大的支持。 不得不承认的是,成立后的网商银行并没有让监管层失望,不仅没有冲击到原有的传统银行,反而成为了传统金融机构的补充,服务了传统金融机构未服务到的长尾人群。 比如,网商银行刚成立时就推出的“旺农贷”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种养殖户、小微经营者;网商贷主要服务于网络商家贷款等,这些都是传统金融机构极少覆盖的人群。而如今,网商银行还与涉及诸多场景的平台合作,为其输出自己的风控技术,服务更多的小微企业。 9、完善征信体系,推出芝麻信用分 自2007年起,互联网金融化在国内迅速发展,但在中国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征信体系,这为支付宝开展此类业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2015年年初,芝麻信用收到央行正式批筹的文件。 1月28日,芝麻信用分推出,并有了第一个运用场景,与神州租车达成合作,用户芝麻信用分在650分以上,便可以免押金租车。这与当下支付宝与ofo、立刻出行等共享领域的合作模式别无二致。 其实,蚂蚁金服之所以能在收到央行批复的文件之后,迅速推出芝麻信用分,并非不无道理。早在2012年,蚂蚁金服就已经开始基于平台上小贷业务所沉淀的数据进行征信业务的探讨。 与传统征信机构不同,芝麻信用希望可以通过数据来判断信用,并致力于通过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技术客观呈现个人的信用状况。 但要发挥这样的职能,其前提条件是拥有大量的数据源,以及强大灵活的计算能力。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