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http://www.0713zz.com/)- 数据应用、建站、人体识别、智能机器人、语音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失宠”的小猪佩奇与升级中的本土需求

发布时间:2019-06-07 14:20:15 所属栏目:百科 来源:PingWest品玩
导读:副标题#e# 导语:除了学习技能,精神层面学习怎么养成良好品格是家长更加看重的(实际上这也是绝大部分早教动画片所努力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像《可爱巧虎岛》这样的动画片能够流行的原因。 我在最近的一次休假中,被一部叫做《汪汪队立大功》(PAW Patro
副标题[/!--empirenews.page--]

导语:除了学习技能,精神层面学习怎么养成良好品格是家长更加看重的(实际上这也是绝大部分早教动画片所努力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像《可爱巧虎岛》这样的动画片能够流行的原因。

我在最近的一次休假中,被一部叫做《汪汪队立大功》(PAW Patrol)的动画片填满。

没有小孩的人可能无法体会这种心情,直到我给三岁的侄女做了两天“保姆”,才感受到一首动画片主题曲对一个成年人的疯狂暴击。

这部加拿大幼儿动画片的最新一季正在国内视频网站更新中,它讲的是一个10岁男孩和6只会说话的狗共同解决困难、助人为乐的故事(所以它还有个译名叫“狗狗巡逻队”)。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小猪佩奇被“抛弃”只是分分钟的事,尽管在互联网上这个梗依然被大人们玩得不亦乐乎。

作为一个正稳步奔三的90后,已经很难理解一个学龄前儿童观看一部早教动画片收获的乐趣。我们今天要聊的也不是该如何欣赏这部动画片。实际上,当开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时,我突然发现竟然很难说出一部符合现在意义的进口早教片。

因此,这篇文章将试图还原一部关于中国进口早教动画片的简史。

越来越多的选择

先撇开早教动画片这个细类,进口动画片在中国的历史本就不长。

1980年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开始引进国外动画片的年份,第一部进口动画片正是来自我们邻国日本的《铁臂阿童木》。这年12月,这部由漫画家手冢治虫名作改编的动画片出现在中央电视台上。

054RN2jKzYkzEbatTxt_QkFth8Zbny3R.jpg

就先说说日本进口动画片。

整个80年代可以说是日本动画在中国的繁荣期,80年代初,我们就引进了《聪明的一休》、《机器猫》、《花仙子》等经典的日本动画片;80年代后期则有《阿拉蕾》、《足球小将》、《圣斗士星矢》、《龙珠》等日本少年漫改动画。

90年代初的《太空堡垒》想必是许多80后的共同记忆。相比于80年代引进的日本动画片,进入90年代,孩子们接触到的日本动画种类要更加繁杂。

除了《太空堡垒》,这一阶段还有像《名侦探柯南》这样的侦探推理片,有《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忍者乱太郎》这样的“中二”剧,有《美少女战士》一类的魔法少女动画,也有《灌篮高手》这样的体育题材。《奥特曼》也是在这一时期引进的,不过它严格意义上并不能被归入动画,是一部特摄片(即:使用特技手法拍摄的电视剧)。

1hd1t1NB676mmNaY2aGE6XaB76G7k7nX.jpg

之所以呈现出上述特征,一定程度也源于90年代几个值得注意的变化。首先是1995年前后,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及教育电视台兴起,进口动画片尚未有审核、配额限制,因而有泛滥之势,质量也参差不齐。

再往后便是VCD、盗版光碟及早期网络的普及,极大地拓展了进口动画的观看渠道。

于是新千年后的进口动画片情况转为引进和监管并举。2000年3月广电总局颁布的《关于加强动画片引进和播放管理的通知》,第一次限制了进口动画片在各级电视台的播出占比;2006年前后,广电总局又连续两次下达“禁播令”,各电视台每天晚间黄金时间不见了进口动画片。

至于网络视频平台,监管力度也在加强。基于2008年1月起施行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15年3月起文化部将《进击的巨人》、《东京食尸鬼》等一批日本“暴恐动漫”列入了禁播黑名单,并对优酷、爱奇艺等29家视频平台进行了处罚,成为当时互联网的一个热点事件。

欧美进口动画片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和日本动画也大体一致。

第一部欧美进口动画片通常被认为是1981年央视引进的美国动画《蟋蟀杰明尼》,不过比起片名,许多人对它动画形象的记忆要更深刻。

HSp5XfQ3jdeEHRtXAEX1P37CJWJ8F7Ji.jpg

80年代的欧美引进动画片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鼹鼠的故事》,美国的《蓝精灵》、《米老鼠和唐老鸭》、《变形金刚》、《猫和老鼠》,法国的《巴巴爸爸》等,90年代则有《忍者神龟》、《海底小精灵》、《怪鸭历险记》、《大力水手》、《芝麻街》等等,可以说都是一代人的记忆。

Sp6_dPbXm4yjsSrY88h2nh28Pzz6kwnb.jpg

当然,这一时期由电视台引进的动画片均属译制片。

受到政策和本身文化观念的影响,相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进入2000年后中国,引进的欧美动画片很多都呈现出更加低龄化的特点,比如前十年的《小熊维尼历险记》、《天线宝宝》、《飞天小女警》、《史努比》、《加菲猫》、《海绵宝宝》、《星际宝贝》、《托马斯和朋友》,第二个十年里的《小马宝莉》、《小羊肖恩》、《米奇妙妙屋》、《小猪佩奇》、《汪汪队立大功》等等。

F4ap51dt4nE7TwArf05575660i0hiy6B.jpg

据当时《京华时报》报道,2004年《史努比》的引进曾经历了长达一年的审查,当中涉及“爱情”的部分均被删节;同时按照广电总局“境外动画片最多引进集数是52集”的规定,原版67集的内容也没有被完全呈现。

其实,以上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一代90后乃至80后缺乏关于进口早教动画片的记忆(想来小时候那些叫得出名字的经典动画片里基本没几个是适合幼儿观看的),在泥沙俱下的时代我们早已练就了好赖通吃的“本事”。

“本事”固然要加引号。比较起来,现在的儿童是幸福的,他们能够在更多渠道看到符合自己年龄段的外国动画片,我们却还要在背地里到处找Rick and Morty和BoJack Horseman的资源。

尽管有着监管的影响,外国动画片的引进规模依然在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编制的《中国统计年鉴》,2008年全年动画电视进口总额为878万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猛增至82254万元(这还只是电视节目的统计)。

有如此之多动画片可供选择,小猪佩奇会“失宠”也就不奇怪了。

进口早教动画片的“魔力”

很多父母选择给孩子看进口早教动画片不是没有理由的。

首先就学龄前儿童本身的成长阶段来说,特征主要有两点:一是具体形象性,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多靠感觉、知觉和表象,尚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二是不随意性(注:心理学用语,可理解为身体自发产生的对外界的反应),他们的心理活动很容易受到外部表象影响,不能很好地形成自己的目的和计划。

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学龄前儿童对于动画片这种简单直接、没有深层次信息的表现形式的喜爱。另外,从生理上而言,他们在发育阶段的视觉识别能力不完全,也使他们更偏好动画片中的大色块表现。

当然,孩子看什么动画片,还是家长说了算。就父母的角度而言,早教动画正如它的名字那样,需要有教育意义。

这包含了学习技能和认识世界的双重意义。出于一种实用主义的目的,家长通常希望孩子能在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学到点东西”。

比如语言,现在有许多美国进口动画片都有中英双语两个版本,以《汪汪队立大功》举例,即便是中文配音版本,当中也会穿插许多英文单词,反复出现让孩子形成记忆点。

P6jiDbWRKpWSYZPdWE511FSFSAJZemMD.jpg

除了学习技能,精神层面学习怎么养成良好品格是家长更加看重的(实际上这也是绝大部分早教动画片所努力的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像《可爱巧虎岛》这样的动画片能够流行的原因。

这部来自日本的动画每集都会用不到10分钟的篇幅讲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比如在第2季第88集《答谢的心意》里,为了答谢爷爷奶奶,幼儿园的小伙伴一起帮助巧虎想办法,既体现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又告诉孩子要怀抱感恩之心。

相比国产动画,进口早教动画在其制作水准和产业体系方面也更具优势。

作为日本最大的教育集团倍乐生株式会社的早教品牌,“巧虎”系列动画片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分为贝贝版(1岁入门适用)、宝宝版(1-2岁)、幼幼版(2-3岁)、快乐版(3-4岁)、成长版(4-5岁)、学习版(5-6岁)和彩虹版(6-7岁),既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更便于家长进行选择。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