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你欠了多少钱?
在各种租用服务的文案里,都会说「年轻人消费正在变得更理性,购买占有权不如使用权」。 但其实,对商户来说,租用的生意比分期购买油水更大。恰恰是因为,租赁进一步降低了一次性支出的成本,让用户消费更不理性。 租用产品到期后,用户可以选择归还、续租或者买断。 举个栗子,在机蜜上,一部全新的 iPhoneX(64G),租一个月是 399 元租金加 398 元意外保障费用。 买断价是签约价减去已付租金,比如你租到 12 个月,如果想买断这部手机,就得再付 4502 元(用买断价 9688 元减去 12 个月的租金 5186 元)。 这时候,你会发现,在 5186 元的沉没成本下,买断才是最划算的。 如果时间拉回到 1 年前,给你重新选择的权利,你会发现在京东买 iPhone X 的价格是 8388 元,而且还能分期付款。用完 1 年后折半卖掉,也比上面划算些——你会说如果我的手机磨损了卖不掉怎么办? 你以为租用的手机磨损了还能原价退回么?当然不能,这一年中你都要小心翼翼的使用这台手机,要是出现了意外,那整体的使用成本会进一步上升。 如果你咬牙选择归还手机,对于租机平台来说也绝对不亏,因为在你的精心呵护下,这台手机转眼就成了官方二手店里 99 新成色的机器。二次贩售的价格加上收取你的租金,远超于 iPhone X 的零售价。 商家推信用租赁,就是猜准了用户从所有权到使用权的消费倾向转移。 商家的主要盈利模式除了按照买断价卖手机赚取差价,还有将用户使用过的手机回收然后卖掉,即残值处置。 也因为这个生意实在太赚了,你现在几乎可以在网上租到任何东西——数码产品、手机、图书、服装配饰、玩具、家用设备、艺术品、充电宝、雨伞等,这些都是可以租赁的。 据芝麻信用官网显示,目前,这些商家获取芝麻信用评分是免费的。 支付宝不傻,之所以免费提供信用评分,在于获取商家和用户交易等数据,来标记处违约用户,丰富数据库,完善评估模型。 未来是征信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互联网越来越密不可分。 蚂蚁金服布局之后,腾讯也紧随其后。去年 12 月,腾讯信用分正式上线,先后推出免押金骑摩拜、和深圳市政府搭建住房租赁平台。 毫无疑问的是腾讯信用会和芝麻信用一样,接入用户基数大、交易高频的商家,搜集数据来刻画用户画像,提高信用分的。 当信用分不再局限于借贷这个场景时,越来越多的新场景正在被挖掘出来。 从消费信贷到信用租赁,是这个时代的升级。 被升级的一代 「如何看待 27 岁小伙相亲穿特步被拒绝?」 这个最近在知乎热议的问题有 3681 个回答。我最关心的一个点是,没错,特步鞋。 最近几年有个特别火的词:消费升级。 这个四字词语指的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购物环境、一类消费观念以及一双任意变换 logo 的鞋。 在一线中产们眼里,一双鞋的大部分价值在于 Logo,如果上面印着特步的话还不如没有。 没有 Logo 的话就要有品,就像无印良品,要不网易严选也行。 这股消费升级洪流里的年轻人,是否能回想起,早几年前辈们脚踩特步安踏满街溜达的情境呢? 花呗们为这些年轻人的消费升级大战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小张说:「如果没有借呗花呗,我不会来到北京了。」 实际上,超前消费或者是享乐主义是自古以来人类的基因,这不,「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 但以前的借贷环境从来没有现在如此便捷、消费升级也没这么猛烈。 信贷刺激了消费,消费回馈了信贷。两者一齐推动时代滚滚向前。 回顾我们的上一代,辛辛苦苦奋斗半生,有时只能攒成一套房子的首付,临了了留给下一代,希望下一代比这一代好。 世纪初有个笑话,讲一位美国老太和一位中国老太在天堂相遇了,美国老太很释然:「进天堂前终于为那套住了几十年的大房子还清了贷款」,中国老太一脸怅然:「辛辛苦苦攒了几十年钱,进天堂前总算买了套大房子,可惜没住上两天。」 美国老太是享受型的,中国老太是苦熬型。两者没有孰对孰错,是中西文化差异,家庭观、人生观以及经济水平不一致决定的。 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笑话突然失灵了——中国人也开始还房贷了。 不仅如此,信贷使我们的个人资产越来越少,转而要去依赖外界的稳定,来维持现有的平衡。 辞职,是中年中产的梦魇。失去了收入,供不起房贷的中兴程序员自杀了。 Wind 资讯显示,中国居民部门负债金额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在 2017 年 8 月是 77.1%,而在2006 年,这个数值是 18.5%。 当这个时代滚滚向前,跑在最前面 20% 的人举着消费升级的大旗,以拉动内需的名义,刺激生产,另一方面,马太效应产生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缺乏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可能因为某个借贷就陷入一场信贷危机,此前有媒体报道,某女生为了救活一只狗,陷入多头借贷,欠债 8 万。 有报告显示,中国城镇家庭资产负债率从 2013 年增至 2017 年的 5.5%,并且将继续增加。 这表示,2018 年,中国人会欠更多的钱。 马圆计算工作一年来的支出,发现一共在各家互联网公司赊账 21326 元。不多,全还上了。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2017 年,你欠了多少钱? 应受访者要求,马圆为化名。 (编辑:PHP编程网 - 黄冈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